2025年11月6日下午,包头师范学院数学科学学院一场富有深度与启发的讲座在学院全体教师的期待中如期举行。学院李姝敏老师以其主持获批的“国家一流课程”《常微分方程》为例,作了题为《国家一流课程常微分方程“建”与“思”》的专题报告,为学院教师生动呈现了一场关于课程建设与教学创新的思想盛宴。

讲座中,李姝敏老师系统梳理了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常微分方程》从孕育、发展到成功的“建”设之路。她首先从“缘起与历程”入手,深情回顾了课程申报与建设的初心,分享了课程团队在漫长建设周期中付出的努力与克服的挑战,其历程凝聚了团队的集体智慧与不懈追求。在“实践与评价”环节,李老师详细展示了课程建设的丰硕成果。她通过具体的教学案例、创新的教学方法以及多元化的学生评价体系,生动阐释了如何将一门传统数学专业课打造成为兼具高阶性、创新性与挑战性的“一流课”。其扎实的实践基础与显著的教学成效,赢得了大家的高度认可。随后,李老师将话题引向“反思与展望”,她并未止步于已有成绩,而是以发展的眼光,深入剖析了当前课程建设中仍需完善之处,并对未来课程的迭代升级提出了清晰的规划与展望,体现了教育工作者持续改进、追求卓越的宝贵精神。

课程建设经验分享后,李姝敏老师结合自身利用网络学习与探索AI技术的心得,重点分享了“AI如何赋能课程建设、创新教学”的思考与实践。她通过生动的实例,演示了如何利用人工智能工具辅助教学设计、优化教学内容、实现个性化学习辅导,以及革新考核方式,为传统数学课堂注入了智能化、现代化的活力。这一部分的分享,极大地拓宽了老师们的视野,引发了大家对于未来“AI+教育”模式的深入思考和浓厚兴趣。

整场讲座内容充实、逻辑清晰,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温度。李姝敏老师的无私分享,不仅为数学科学学院乃至全校教师提供了宝贵的课程建设经验,更点燃了大家利用现代技术探索教学新路径的热情。本次讲座的成功举办,对推动我院课程教学质量全面提升,促进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具有重要意义。(数学科学学院)